Ice 服务器开发史:从诞生到成为分布式架构的中流砥柱
Ice服务器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跨平台面向对象的RPC框架,由ZeroC公司开发。自2003年发布以来,它已经成为许多高度分布的、复杂的分布式系统的核心组件。本文将以Ice服务器开发史:从诞生到成为分布式架构的中流砥柱为中心,分别从诞生背景、版本更新、应用领域、未来展望这四方面详细阐述Ice服务器的发展历程。
1、诞生背景
与其他RPC机制相比,Ice的主要优势是其灵活的通信层和可插拔的协议栈。1998年,ZeroC公司的Martin Schultz 和Michi Henning开始着手设计一款基于对象模型和BLOB的通信协议,并在2002年发布了第一个公共版本。这个版本被称为Slice,它提供了一种向程序员抽象出通信协议的方法。然而,许多人发现冰的真正力量在于它的可插拔性。ZeroC公司的创始人意识到可以为其他语言和操作系统实现语言和协议适配器,以增加灵活性。这就是Ice的灵活性所在,也是它较早用于Internet环境中较大和更复杂基础设施的原因。
在最初的版本中,为了保持程序员的灵活性,Ice采用了这样一个重要原则:不要让任何一种编程语言需要依赖于其他语言来实现它自己的功能。Ice的目标是:让所有用户都能使用他们喜欢的编程语言来编写其应用程序代码和服务,但这些服务必须能够相互通信。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Ice逐渐成为了一款完善的分布式系统构建工具。
2、版本更新
Ice的版本更新非常频繁,每个版本更新都会加入新的功能。其中,特别是v3.3版本带来了重大的变革。Ice v3.3的最大变化是将所有主要的Ice组件都移动到了一个完整的Ice框架中。这些组件是:核心共享库ice, C++运行时库iceutil, slice编译器slice, Java运行时和编译器,.NET运行时和编译器冰。这就使得Ice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平台框架,可以促进更多的语言集成,并简化操作和升级过程。
此外,Ice还实现了对泛型编程的支持,包括新的容器类和通用算法库。C++11和C++14的新特性,比如智能指针、Lambda表达式和变长参数模板的支持,也被标准C++接受。从Ice v3.7开始,共享库被用于将Ice编译成静态链接库和动态链接库,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3、应用领域
Ice已经被应用于各种分布式系统中,包括银行和金融交易系统,MMS合规框架,多人在线游戏服务器,集群任务调度器,电信运营系统等等。其中,以下三个应用领域是Ice最为优秀的体现。
3.1 金融交易系统
在金融交易系统中,Ice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Ice的高可用性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Ice的异步框架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
最后,Ice的跨平台特性使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架构。
3.2 MMS合规框架
MMS(Managed Mutual Securities)合规框架是在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严格管理要求下开发的。它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分布式架构,由客户端组件、服务器组件和后台组件组成。Ice在本框架中扮演了一个核心角色,负责连接这些组件和协调通信。
3.3 多人在线游戏服务器
Ice在多人在线游戏服务器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服务器程序需要经常与客户端通讯,因此Ice提供的高效通信机制可以极大的提高游戏服务器性能。
另一方面,Ice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和一系列高度可扩展的工具,可以灵活地构建和管理大规模分布式游戏世界。
4、未来展望
尽管Ice已成为分布式系统开发中最重要的框架之一,但是它仍然需要不断演进来满足新的需求和挑战。下面将简单描述Ice未来的三个发展方向。
4.1 面向微服务的框架
微服务是一种高度模块化、可组合的方式来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Ice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支持微服务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中更好地使用Ice。
4.2 支持Web应用程序程序接口(API)
由于Web API是一种易于横向扩展和分布式系统的构建方式,因此在未来,Ice还需要进一步支持Web API。Ice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轻量级的分布式服务,以满足未来的软件开发需求。
4.3 支持现代语言特性
未来,Ice需要支持更多的面向对象语言,并适应现代的编程风格和设计模式,为开发者提供更加自由的编程选择。总结:
总的来说,Ice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将其变成了一个真正协同工作的系统,允许多个系统可以透明、高效地交互。简单灵活的Slice描述语言,强大的传输架构和跨平台支持,成为许多复杂的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技术。未来,Ice还将继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分布式系统的需求。
本文皆由ntptimeserver.com作者独自创作为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